一般来说,培训的组织者期待培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,自然就以为员工参加了培训就应该产生积极的效果,或是业务能力提高了,或是业绩进步了,或是工作态度有所转变了等,可是有时候结果却往往出人意料。培训结果为何会不尽如人意呢? 一般来说,影响培训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可考虑的因素主要有:培训的内容是不是培训对象所需的?培训项目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?培训实施过程是否有效? 首先,组织培训的人对培训人员需求不了解可能会导致培训内容的偏差,比如,业务经理判断业务员业绩下降的原因是只是结构老化,于是安排 业务员去参加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,如果我们仔细考虑,业务员的工作绩效下滑也可能是源于其他的因素,如由于对工作安排的不满而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或者是遇 到难以处理的家务事或个人问题,因心情烦躁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等。如若业务员的业绩下滑与专业无关,安排他去参加再多的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也无法使其状态 有所改变。总而言之,培训也需“对症下药”。 其次,培训组织人员也需要了解培训是否“名副其实”。培训效果的好坏和培训项目的设计息息相关培训项目设计的不科学,如目标设置不合理、教学方法不适合等都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,无法使培训对消有效的掌握培训内容。 最后,培训实施过程的各种因素也应被顾及。如教学场所的环境很差、噪音巨大,影响了上课的效率;培训教师的授课水平不高,未能有效组织教学等同样也会使培训失效。 综上所述,企业想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培训课程,首当其冲的应该确定员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,他们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,如此才能明确是否需要通过培训以及培训什么来加以改善,以为“对症下药”方能“药到病除”。 |
|
评论
已有0条评论,共 311人参与